95后已经成为购车主力军?
日前,《新青年汽车消费观报告》数据显示,首次购车年龄中“18岁-25岁”购车用户占比36.05%,其次是“25-30岁”用户占比34.88%,这意味着近70%的“有车族”不到30岁。尽管不少人会问,“购车款是来自于父母还是自己赚的呢?”但不得不让人接受的是,年轻人群真的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值得关注的是,从近年来各大车企尤其是自主车企的产品及营销策略来看,“年轻化”显然已经成为了“高频词汇”,而事实上,主打年轻化风格的车型销量也确实可观,比如上汽MG的5、6,东风本田的思域、领克旗下的03等众多主打年轻化风格的车型。那么究竟是年轻人群驱动车企们的“年轻化”战略,还是车企们的“年轻化”战略吸引了年轻化人群,缔造了车市“95后主力军”呢?
汽车分析师林示对《道哥说车》编辑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人群的年龄也跟着下移。无论购车款来自父辈还是自己,年轻人群成为汽车市场主力军都证明了年轻人群有购车需求。需求的驱动下,车企们不断的将产品、营销年轻化以迎合年轻消费人群,比如外观、车机系统、人机交互等智能方面。而车企们的年轻化战略也进一步吸引了年轻消费人群,使年轻车主群不断扩大。
年轻化的灵魂是?
近年来,“年轻化”虽不断被汽车行业提及且成为“高频词汇”,但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年轻化就等于运动化,也就是说有了运动风或者说靓丽的外观,这就是一台年轻化的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相比中年人侧重于空间、稳定性等,年轻人“看脸”购车的几率的确稍高。
但年轻化的灵魂真的仅仅是外观吗?一位就职于国内某车企的高层曾告诉《道哥说车》编辑,年轻化的核心是科技。
现阶段年轻人群是成长在互联网兴起时代中的一群人,他们对互联网、科技、智能等元素更为关注。这些人也有一个外号,叫做“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统指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
而在众多车企营销以及宣传中,也不难发现它们都在喊着要拥抱Z世代、征服Z世代。在这方面比较激进的比如上汽乘用车等,MG此前曾和哔哩哔哩电竞合作、推出“众筹造车”打造超跑。很多车企都在努力贴近Z世代,在产品上注重人机交互等智能科技,营销上则融入国潮、二次元、电竞等互联网时代兴起的元素,把车辆打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大玩具”。
弯道超车不止靠新能源
事实上,在车企广泛布局年轻化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格局也可能被悄悄改写。汽车分析师林示指出,近年来,但凡拥抱年轻化,在外观、智能配置等方面苦下功夫且质量相对可靠的汽车品牌销量、市占率都在提高,这一点在自主品牌车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利润提高从而扩大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从近年来的销量看,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数据的确变得越来越亮眼,长安、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国内造车新势力等逐渐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有了号召力,甚至长安汽车旗下自主品牌表现要胜过其旗下合资品牌,长安、长城、吉利也已经有了和合资品牌正面对抗的实力。而它们的取胜之道不正是“年轻化”,不断的以黑科技为吸引点。尽管有人会调侃“配置越多坏的越快”,但不可否认一个具有科技内核的车辆的确更受年轻人群关注。
在林示看来,这种“年轻化”是自主品牌车企的一个机会。由于发展时间短,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海外品牌汽车的技术有一定差距,尤其燃油车方面。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自主品牌虽慢慢变强,但仍无法超越合资或海外品牌,同级别、类型的自主品牌燃油车油耗普遍高于合资或海外品牌就是一个证明。
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车企高喊“弯道超车”意图用新能源技术路线超过合资或海外品牌汽车。毕竟,相比发动机方面的时间鸿沟,三电技术大家起步时间都差不多,不必妄自菲薄。但抓住年轻人群的喜好又何尝不是一种弯道超车呢?
汽车分析师林示表示,这一代的年轻人并不会过多关注品牌,他们更在乎车辆的外观是不是酷炫、是不是智能、是不是好玩,甚至他们可能不会太过在意燃油经济性。所以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年轻人群成为汽车市场主力军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准车主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18-24岁驾照持有人数量超过4000万。这个数字象征着中国汽车市场庞大的潜在购车人群规模,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购车人群年轻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而懂车帝联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巨量算数发布的《2021中国新生代人群汽车兴趣洞察报告》显示,年轻群体在自主品牌的信息获取上体现出较高的偏好度,在整体用户中的阅读量占比达到18.2%,高于平均水平。而在年轻群体汽车品牌关注度前10名的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4席,前20名榜单中占据7席。
那么,当年轻人成为车市主力军“年轻化”的口号还会不会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