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ihao1
nihao4

汽车召回为啥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7-02-15 15:27:48

本文转载自  MiVo的车库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1月合共有25个汽车品牌在国内发布了涉及多个车型的召回公告,涉及的汽车数量为588117辆,涉及25个品牌的接近60万辆汽车需要被召回,这无疑给许多人春运返程路“添了一份堵”。仔细想来这25家车企陆续发出的超过30分召回报告,已经做到了“每天一款车型被召回”的情况,密度之大涉及面之广,让人惊诧。

        顺藤摸瓜,继而发现,在2016年全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样尴尬的纪录正在延续,尤其是这个1月,称之为井喷恐怕也并不为过。豪华诸如宝马奔驰玛莎拉蒂甚至劳斯莱斯,小众如三菱双龙依维柯甚至昌河铃木,都是难逃“召回”,更不用说大众长安等“街车”了。是我们的车企越来越不行了吗?我们的车子越造越差了?

        当然不是,在龙猫叔看来,之所以近年来车企召回事件频发,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汽车越造越差了,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召回是新技术的学费


        首先,是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快。

什么?技术越来越先进反而越容易被召回?

当然!

        新技术应用的另一面必然是可靠性的瑕疵。特别是新技术需要与市场赛跑的时候!

        随着近年来车企的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正在逐步往更多的车型上普及,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欢迎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出现在自己的座驾上。但是既然车企迎合了这一趋势,那么这些技术从研发到投入到量产的时间就会被大大缩短了,于是很多时候我们买到手的车所承载的这些技术也就变相成为了一种实验,说句不中听的:咱就是小白鼠啊!最典型的例子自然是当今风靡车企的双离合变速箱。湿式双离合也就罢了,主要是干式双离合,因为成本低、换挡快、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备受人们瞩目,但是自从大众DSG变速箱事件之后,大家也认清了双离合的干式可靠性较弱等弱点。同样类似的问题也有包括Jeep的9AT变速箱、路虎极光变速箱问题等事件,可见新科技在快速投入量产之后,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才会逐步发现新的问题,而召回则是高新科技的快速应用必然要付出的“学费”。

召回是消费者的倒逼


        召回频发跟消费者有关系。

啥?怎么还跟消费者有关系呢?

        消费者表示:“怪我咯?”

        别激动别激动,话没说完。准确的说,真正有关系的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升级和维权渠道的拓宽。

        没错,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人们身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己在消费后的维权意识。当消费者们发现爱车出现某些问题或者毛病的时候,现在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现在维权渠道的越来越广,在贴吧、论坛、举报电话、政府服务网站、车企官方网站都有各种各样的维权渠道,人们维权的方式大大增加。换言之,车厂想遮掩已经不像当年那么方便了,随意编个“送保养”的由头,顺手就把“瑕疵”给抹了,这种花招已经躲不过群众们雪亮的眼睛。目前这种现状自然会倒逼厂家,进行光明正大的召回,,不仅要解决车辆的瑕疵,也要保障消费者们的知情权。更何况,现在消费者们对召回的看法也比较理性,只要能解决问题,召回也没啥大不了的。


     

召回是服务意识升级


        最后,“召回事件”频发跟车企的服务意识升级有关。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2017年1月19日奔驰宣布对奔驰E级轿跑的部分车型进行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由于驻车灯功能的软件编码不正确,在驻车灯开关打开时,位于后备箱盖上的驻车灯可能无法点亮。该公司将对召回范围内车辆进行免费软件升级。”可以看到显示这种软件编码不正确只需要刷新程序就可以,就已经被列为了召回范围。没错,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典型的是在“高田气囊事件”后凡是使用高田气囊的国内车企也纷纷开启召回。你可以发现现在的“召回”里很多都是一些其实我们身为车主根本还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或者是“潜在的”“极端情况下”才会发生的问题,而这时候车企就会主动召回了。

        由此可见,现在的车企们服务意识真的越来越好,不再像原来人们以为的高高在上了。没错,车企也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车主其实就是最好的口碑拥有者。所以车企们的主动召回,不仅仅是片面理解的所谓“规避风险”,而是真正地去为消费者在保护利益,而这样的主动召回是能够切实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口碑的重要性相信已经不需要再去赘述了吧?


        综上所述,其实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召回事件”越来越多,其实并非都是坏事,辩证地来看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体服务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升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造车品质越来越差啦~


code
/image/nihao3.jpg
推荐汽车新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