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ihao1
nihao4

为何电动汽车总让人觉得不安全

发布时间:2022-11-23 20:59:59
如果电动车企一直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自说自话,对消费者的担忧与质疑没有同理心,那么,电动车企要超越燃油车,获得大多数燃油车主的认可,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问界M7(配置|询价)车祸事件,就因为碰撞后车门打不开,错过了营救时间至车内人员伤亡。

  事实摆在这里,电车碰撞更易发生燃烧,而燃烧的速度也比汽车快的多,这个时候如果罔顾事实,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用数据指标获得了G来证明你是安全的,这是荒谬的。

  事实上,华为问界这次遭受质疑,也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中国电动汽车崛起之后,比拼的方向从来就没有放在安全性上。

  从今年来林志颖特斯拉碰撞起火再到潮州特斯拉失控以及诸多电动车失控事件中,电动车的安全性正在遭受更多人的质疑。

  当前几乎就没有多少电动汽车厂商会拿几分钟来谈谈汽车的硬件安全,大量汽车品牌都是把研发的重点放在电动化、车联网等方向上了,包括车内大屏、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方面成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当然,这些方向是未来,也是应该发力的方向。

  但是,电动车企也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车辆的基础硬件以及本身的素质问题,比如底盘调校、车身结构这样的基本的东西。

  在今天,包括余承东在内的许多人,都喜欢拿功能机与智能机来对比油车与电车的区别,马斯克表示:“我们看待燃油车的方式就好像看待蒸汽机”。余承东说,燃油车是功能机,建议尽早淘汰燃油车。

  但事实上,手机与汽车产品两种产品属性有着本质的不同,手机可以把娱乐放第一位,通信放第二位,但汽车事关生命安全,娱乐与智能化永远不能超越代步与安全作为第一性。

  从现实中大量消费者的痛点来看,电动车的安全性其实是重中之重。在不少用户看来,尽管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相对于燃油车的稳定性,电动车总给人一种不安全感。

  在笔者看来,电动车的不安全感源于它的结构性大变。电动车通过电车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器改变了汽车的驱动模式,不再是发动机、底盘到变速箱再到众多汽车零部件组装成的燃油车模式。

  电动车的一大特点是软件定义汽车,软件调校层面的东西多了,硬件零部件变少了。特斯拉在汽车也在行业首次引入了软件应用商店的概念,整车 OTA 升级能力让特斯拉能像手机一样实现对硬件性能的调整与在线升级,也因此降低了硬件零部件的数量。

  燃油车的动力总成包括活塞、汽缸套、汽缸盖、连杆、曲轴、进排气管、输油管、火花塞等等,而新能源中的电动车就只有转子、定子、机壳和电路,大体上少了一半的零部件种类。

  电动车的机械零部件的东西少了,车辆变得更轻,燃油车由于存在大量机械零部件,本质上相当于汽车存在诸多钢铁骨架,尤其是车头发动机本身的坚硬程度就为汽车提供了一定的耐撞硬度,电动车本身由于车身变得更轻,在碰撞测试中,耐撞性相比燃油车可能处于劣势。

  甚至此前有电动车企从业者表示不服,说碰撞测试是专门为燃油车准备的,电动车需要有另一套标准。

  这话又陷入了另一套罔顾常识的逻辑之中,难道现实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失控碰撞是为燃油车准备的?显然不是。燃油车能碰上的交通安全事故,电动车也一样能碰上,在交通事故面前,所有的车辆都是平等的,意外、天灾不会特意为哪一种车辆开绿灯。

  此外,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是人们的安全关注点,与之相对应的安全事故是“自燃”和“失控”。

  纯电动车的整体车身结构安全设计,就是围绕着电池组展开的,电动车的不安全的质疑,很多也是集中在动力电池上,动力电池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这台车子动力电池的一个热失控的一个概率。

  近年来,电动车碰撞燃烧的事故频频发生,也强化了电动车的这种高自燃率的印象。电动车的自燃率不比燃油车高,但自燃起火时留给车上人员的逃生时间却比燃油车少得多——油车起火时间大多为5分钟,电车只有20秒。

  而电动车动力电池使用的是高压电,如果绝缘防水等方面做得不够的话,也有可能会出现人员触电的风险。整体来看,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除了碰撞以外,过充、过放、加热、跌落、短路、挤压、针刺、浸泡、温度循环、低气压等等情况下也会有短路、漏电等风险。

  而从辅助驾驶系统来看,从特斯拉到众多国内电动车的失控事故,也需要让厂商反思辅助驾驶的安全性控制设计是否到位。

  辅助驾驶被称为能改变汽车行业发展走向技术,但不成熟的技术提前应用也有可能让消费者成为推动技术优化与进步的小白鼠。

  总的来说,电动车在安全性方面还有很多短板要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上来看,对于电动车整体安全性来说,除了“碰撞结构安全”,电动车还需要关注“三电布置安全”以及“高压电路安全”。

  这需要厂商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考虑更多因素,这也更需要更加完整且开放的测试标准,让消费者能够触及并能够直观的了解。

  而不是厂家自说自话——符合某某安全标准、消费者却从各种电动车安全事故中,强化了对电动车的不安全印象,进而对电动车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电动化、智能化固然是国产电动车的重要转折点,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电动车企无疑也要将汽车的基础性的硬件安全问题提到战略地位上来。

  体验、续航、内饰,智能化都可以不达标,但唯独安全性是必须要过关,也是不能碰的红线,这是车企要有基本底线意识。

  毕竟,新能源汽车由于有电池组,在设计当中反而要有更加严格的碰撞测试来确保安全,这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升级方向与核心诉求,也是事关一家车企是否最终能收获口碑与信任的关键。

  笔者也建议电动车企在未来新车发布营销中,也应该提炼安全性作为其核心卖点之一,这样才能够让更广大的消费者看到你卖车的底气与自信力。一直拿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作为车企的卖点,有意无意忽略安全,其实给人的感觉多少有点心虚,缺了点硬实力,而这也是当下电动车企需要补齐的短板。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有电动车企现在就着眼于汽车的保值率、使用寿命与耐撞性等硬指标的提升,着力提升电车电池、整车质量等各方面的性能与安全与品质,在这方面占据用户心智,未来几年,伴随着汽车产业步入到成熟期与新的发展阶段,可能会迎来收获期。

  如果电动车企一直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自说自话,对消费者的担忧与质疑没有同理心,那么,电动车企要超越燃油车,获得大多数燃油车主的认可,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ode
/image/nihao3.jpg
推荐汽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