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ihao1
nihao4

牵手塔塔!大众在印度能否复制中国模式?

发布时间:2017-03-14 11:11:24

踢车帮  原创


上周三,日内瓦车展刚开幕,印度媒体Autocar India曝出一条消息:塔塔(Tata)和大众在签署一些文件,试图搞个大新闻。当时还没有任何官方公告,所以大家还将信将疑。3月10日,双方当事人站了出来,向世人宣布:大众汽车和塔塔汽车要联手了。

二者在日内瓦签订的是一份谅解备忘录(MoU),而并非正式的商业合同。签署备忘录意味着合作意向基本已经确定,但正式条约还未拟定,也没有太强的法律约束力。但既然新闻通告都出来了,这事应该已经八九不离十。

官方公告里,有三位大人物出现,分别是大众集团CEO:Matthias Müller,斯柯达CEO:Bernhard Maier,塔塔汽车CEO:Günther Butschek。之所以会出现斯柯达,因为它是这次合作的主导方。不是说斯柯达促成了这次合作,它更像是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虽然它和大众是一家人)。

公告全文很长,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同时也声明了未来几个月内都不会公布备忘录的具体内容。原话我就不翻译了,三位掌舵人的发言总结起来就是:这是一次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大众和塔塔将会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双方的发展和全球化战略都将有重大意义。

忽略那些官腔和套话,我们发现,在发言中多次出现了“emerging, fast-growing automobile market”(新兴的,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这样的描述,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这次双方的合作,想要攻占,或者说想要深耕的是:

印度市场

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且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人口达到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印度现在每年的汽车销量仅三百多万辆,中国则已经突破了两千万辆,印度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要远低于中国。

由此看来,印度的汽车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尤其是这几年印度还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势头,所以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处境尴尬的塔塔

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汽车集团,之所以说最大,是将客车、卡车等商用车计算在内。而在乘用车市场,塔塔完全无法和铃木相抗衡。就拿2016年12月销量来看,铃木10.6万辆,塔塔3.58万辆,不仅落后于铃木,还落后于现代汽车。

塔塔Nano,号称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

塔塔卡车

铃木在印度叫马鲁蒂铃木(MARUTI SUZUKI)

全世界只有印度才有的三厢版铃木雨燕

许多人认识塔塔汽车是因为它收购了捷豹路虎。塔塔近来一直想摆脱其廉价品牌的“印象”,而塔塔在印度市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一直依靠着捷豹路虎盈利。但捷豹路虎却没能为塔塔汽车带来多少技术上的贡献(现在连利润也降低了)。所以塔塔需要寻找一位更“接地气”的合作伙伴,大众汽车正是瞌睡时递上的枕头。

寻求入印之路的大众

大众觊觎印度市场已久,但每月几千的销量还不及塔塔的零头。大众很早就开始与印度市场的领头羊——铃木进行合作,但从2011年开始,双方关系开始恶化,2015年铃木购回大众所持股权。今年2月6日铃木与丰田签订了备忘录,算是和大众彻底分手。铃木将有机会接触丰田的发动机技术,而丰田可以借助铃木庞大的经销商网络迅速扩张。

铃木放弃大众,牵手丰田

作为丰田的老对手,大众自然不甘落后,很快就与最大的地头蛇——塔塔汽车牵上了线(实际上有传言二者的接触在一年前就开始了)。虽然比不上铃木的规模,但经营多年的塔塔必然能为大众在印度的发展提供不少便利。

互惠互利,一拍即合

塔塔汽车将从大众汽车获得一部分发动机技术,比如EA211。而塔塔自己也并非一无是处,专注小型车和微型车多年的塔塔自然也有一些独门绝技。大众有横置模块化平台MQB,可以造帕萨特、途观,也可以造高尔夫、桑塔纳,但在更小的级别,MQB不如塔塔新研发的AMP平台来得实惠。

塔塔Zest

当二者进行合作,大众将得到:本土化的设计和生产经验、更低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塔塔将得到:新的技术、更低的研发成本、品牌形象的提高、更好的全球化前景。

本来之前就有传言,大众将推出一个新的子品牌,定位低于斯柯达和SEAT(西雅特),专门销售小尺寸车型。关于这个子品牌会使用什么平台,之前的预测是PQ35,但现在来看,很可能用上塔塔的AMP。

up使用的NSF平台的已经是大众旗下最小的平台,但成本还是太高

这个尚未获名的子品牌不仅会主打印度市场,同时也会进入中国市场,填补7万元以下市场的空缺。但我个人对此不抱乐观态度,因为在国内,这个市场已经被自主品牌占据,即使是大众汽车,也难讨得了好。

中国企业不甘落后

除了大众丰田等车企,FCA、PSA等集团也开始在印度市场扩张,而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也将进军印度,成为首家进驻印度的中国车企。

今年1月份,上汽着手收购通用在印度的Halol工厂,年产能为11万辆。近日,上汽集团已经在印度开始招募高管,工厂的收购也进入尾声。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四月上汽就将开始在印度的生产工作,有望在明年或2019年初推出首款车型。

编辑点评:

现在的印度就像是二十年前的中国,那时谁能想到现在的汽车产销量能达到如此水平?资本逐利,中国市场的竞争已陷入白热化,但印度市场才刚刚开垦。大众当年抓住了中国汽车起步的机遇,铃木也在相近的时间打入了印度市场,占据了先机的他们都成为了后来者努力追赶的对象。

印度人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小型车在很长时间内还将是印度市场的主旋律。在这方面,日本企业显然更有经验。至于上汽,我有一个设想:如果我们将五菱宏光引入印度,是否会成为印度神车?

Did you know?

印度的汽车排放标准较低,大部分是欧III水平,少部分城市推行欧IV。另外,印度销售的车型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柴油车。

T-bug说:

佩服大众脑筋转得快,其实我们也不必紧盯着“进入欧洲”市场这个虚无的目标,“维也纳金色大厅”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真不如到这里开拓开拓。至少,铃木在印度能如此成功,在国内铃木又完全打不过我们,是吧?跑个题,我还真开过Nano,我们搞得赢!


code
/image/nihao3.jpg
推荐汽车新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