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原创
最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有关部门建议汽车下乡政策有必要进行新一轮启动。8年前实施过的刺激政策,如今是否有必要重启?
笔者曾多年参加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亲身经历了2009年汽车下乡对三四线市场汽车消费的拉动。当年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 5%征收车辆购置税,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的人群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当时,这种优惠政策对农民购买汽车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原本打算购买新车的农民,看到汽车下乡政策,没有犹豫就购买了;在很多农村和县城中已经形成了男方买婚房女方买车陪嫁的风俗,看到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有些家长提前给女儿陪嫁做好准备。这两种属于刚需,没有汽车下乡政策,他们照样会购买。
农村市场很大,汽车消费需求多种多样,汽车下乡让一部分人怦然心动,从纯粹的“泥腿子”变成了有车族,也让一部分人下定决心升级换代。也就是在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应该说汽车下乡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2009年是相当不平凡的一年,美国爆发“两房”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重大影响,许多行业生产急速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汽车下乡拉动国内消费市场,有效地化解了国内企业碰到的困难。
今年1、2月份,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处于低谷,除了春节因素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认为,去年年底的透支效应在2月依然持续,3月份受到2月份集客不乐观的影响,能否实现同比正增长还是一个问号。
今天的宏观经济环境与2009年有很大不同。2009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陡然的市场低迷给各个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有必要通过汽车下乡拉动市场消费,让经济发展趋势重新驶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如今,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市场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普遍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很普遍。要素成本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都在上涨。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大多数企业不敢用涨价的方式消化成本上升。尤其是汽车产品,增配不加价的广告宣传比比皆是。汽车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遇到的困难不能用短期的汽车下乡来化解,需要用长效机制解决问题。
不可否认,有很多汽车企业或者经销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产销量的老思路上,希望用汽车下乡维持以往的产销两旺。随着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这种思路必然会遇到问题。
我国大城市的道路拥堵已是家常便饭,在城市中心地带,2个小时不能移动10公里屡见不鲜。如今在很多三四线城市也常发生拥堵,片面追求产销量,试问还有什么地方能不拥堵?
除了拥堵之外,汽车尾气也是大气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片面追求产销量将加速大气环境恶化进程,这是所有人不能承受之重。
大多数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在2009年之前没有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通过汽车下乡促使汽车企业加快了渠道下沉步伐。经过这些年的布局,如今,几乎所有汽车企业的销售网络已覆盖至三四线市场,有的企业甚至进一步推进到城镇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用汽车下乡促进销售只不过是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试问未来汽车消费的“坑”又拿什么来填呢?
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汽车产业也要顺应这个形势,不能只片面地盯着产销量,让消费升级同样能让市场繁荣。
培养汽车文化是有效手段之一。汽车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汽车本身代表的文化含义;二是衍生出来的休闲娱乐活动。
纵观国内汽车企业,还没有哪个有系统、完整的汽车文化,几乎所有的新车上市仍在强调性价比,与奔驰讲述百年故事形成鲜明对比,与丰田阐述精益生产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国内主机厂没有系统、完整的汽车文化,也使得经销商体系难以借助汽车文化促进销售。
汽车不只是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在假日,全家人驱车去郊外踏青,既消除工作一周的疲惫,又让家庭充满爱,其乐融融,面对这样的生活,邻居们能不动心?
汽车运动也是汽车文化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国内举办了一些顶级赛事,比如F1上海站。这些顶级赛事让中国的汽车运动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由于参赛车队多为国外汽车品牌,对于拉动国内汽车企业产销量增长的作用有限。
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顶级赛事的标准,不妨以自身实力结合国内情况投入到汽车运动之中。有些企业认识到汽车运动对品牌形象塑造的意义,通过赛事运动展示性能,从而带动销量提升。比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经常处于销量排行榜首,就与他们积极参加中国汽车接力赛有一定关系。通过参赛让消费者认识到汽车比赛不是传统汽车的专利,新能源汽车照样也能参与。
汽车下乡或许可以在短期内拉动汽车消费,但不是一个长效解决办法,频繁使用对中国汽车消费环境更是一种伤害。有必要制定长效解决办法,培养汽车文化或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策划编辑:张鹏